TikTok Shop东南亚7月数据:印尼美妆占比39%,越南家居品牌登顶

栏目: 跨境电商 时间:

近年来,随着社交电商的全球化浪潮席卷东南亚,TikTok Shop凭借其独特的“短视频+直播”模式迅速抢占市场高地。2025年7月的运营数据揭示了令人瞩目的区域差异:印尼美妆品类以39%的占比成为绝对霸主,而越南市场则呈现家居品牌异军突起的态势,这种鲜明的消费偏好对比背后,折射出东南亚数字经济生态的深层演变。

印尼美妆经济爆发:39%占比背后的文化密码

在千岛之国印尼,TikTok Shop美妆品类7月销售额占比接近四成,这一现象与当地社交媒体文化深度绑定。据雅加达大学数字消费报告显示,印尼Z世代日均观看美妆教程视频时长达到47分钟,远超东南亚其他国家。平台数据显示,#TikTokBeauty标签下本土品牌Emina和MakeOver通过“达人选品+限时团购”组合拳,单月销量分别突破80万和65万件,其中防水睫毛膏、SPF50防晒气垫等适配热带气候的产品成为爆款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伊斯兰友好型美妆细分赛道增长迅猛,清真认证的底妆产品环比增长达210%,反映出品牌方对宗教文化元素的精准捕捉。

越南家居品牌登顶:疫情后生活方式的延续性变革

与印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越南TikTok Shop7月销量榜首被本土家居品牌HOMY斩获。该品牌以“小空间改造神器”为卖点,折叠式收纳架、多功能厨房推车等商品通过场景化短视频展示,单条爆款视频带动销售额超120亿越南盾(约合350万人民币)。河内消费者研究院分析指出,这种趋势源于疫情期间居家办公常态化的遗留影响——约72%的越南城市家庭仍保留混合办公模式,对空间利用率提升的需求持续旺盛。此外,越南家具制造业的供应链优势也不容忽视,胡志明市周边产业集群可实现“72小时打样至出货”的极速响应,为直播带货提供了现货保障。

区域差异化运营:TikTok Shop的本地化战略图谱

平台运营策略的针对性调整是促成区域特色鲜明的关键因素。在印尼,TikTok Shop联合美妆品牌推出“斋月礼盒预售”,通过头部主播Nabila Ayu的晨间祷告主题直播,创下2小时售罄10万套的纪录;而在越南,则重点打造“周末家居改造挑战赛”,用户上传前后对比视频即可获得平台流量扶持,该活动带动相关品类搜索量激增300%。值得注意的是,菲律宾市场的3C数码品类、泰国市场的健身服饰品类也分别占据各站点的TOP3,这种“一国一策”的运营模式有效放大了地域消费特性。

基础设施博弈:支付与物流的隐形战场

销售数据的区域分化背后,是电商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。印尼电子钱包OVO与TikTok Shop的深度整合,使美妆小额订单(2-5美元)的转化率提升至28%,而越南的货到付款比例仍占65%,制约了家居大件商品的退货率控制。物流方面,雅加达的“24小时达”覆盖率已达75%,但越南湄公河三角洲地区仍有15%的订单需要5天以上配送,这种差异直接影响了消费者的复购意愿。据新加坡淡马锡智库监测,2025年东南亚电商物流平均成本已降至商品价值的8.7%,但各国之间仍存在3-5个百分点的落差。

政策变量:跨境电商的合规化进程

7月数据发布之际,东南亚各国监管政策正在重塑市场格局。印尼贸易部新规要求美妆产品必须标注BPOM认证编号,导致约12%的跨境美妆商品下架;越南则对家居用品进口税进行调整,实木类产品关税上浮至22%,刺激了本土品牌替代潮。马来西亚刚刚实施的《社交媒体电商法》要求所有直播主完成税务登记,这些变化迫使平台加速合规化改造。业内专家指出,政策收紧虽带来短期阵痛,但长期看将推动市场从价格战向品质竞争转型。

未来趋势:垂直化与社交裂变的双重进化

展望后市,两个确定性趋势正在浮现:一方面,细分领域KOC(关键意见消费者)的价值将持续释放,如印尼的哈吉美容顾问、越南的室内设计师博主等垂直内容创作者,其带货转化率已达传统明星的3倍;另一方面,社交裂变玩法升级,TikTok Shop近期在泰国测试的“拼团直播”功能,允许观众发起好友组团砍价,或将改写现有的流量分配规则。值得警惕的是,Shopee和Lazada正加大短视频功能开发,未来东南亚社交电商可能进入“平台功能趋同化”的新竞争阶段。

这场由7月数据揭示的消费图景,本质上是东南亚数字化进程的微观映射——从美妆个护的个性化表达,到家居产品的实用性追求,不同国家的消费选择既保留着鲜明的文化基因,又共同指向“社交体验驱动消费决策”的全球共性。对于出海品牌而言,唯有深度解构区域市场的社会语境,才能在碎片化的流量浪潮中锚定真正的增长坐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