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opee越南退货商品完好标准有所调整

栏目: 跨境电商 时间:

在跨境电商平台Shopee越南站的最新运营政策中,关于退货商品完好标准的调整引发了广泛关注。这项新规直接关系到买卖双方的权益平衡,也折射出东南亚电商市场规范化进程中的阶段性特征。

一、政策调整的核心内容

根据Shopee越南站11月发布的公告,自2025年第一季度起,退货商品需同时满足三项新标准方可被认定为"完好":1. 商品原包装完整无破损,且附带所有配件及赠品;2. 电子类产品必须保持出厂设置的软件系统;3. 服装鞋帽类商品不得有试穿痕迹(包括但不限于折痕、气味残留)。相较旧规,新增了对电子产品软件状态和服饰类商品使用痕迹的细化要求。

二、调整背后的市场动因

越南消费者保护协会2024年度报告显示,当地电商退货率高达18%,其中约35%的纠纷源于对"商品完好"的认知差异。典型案例包括消费者重置手机系统后要求退货,以及试穿衣物留下粉底渍引发的争议。新规通过量化标准,有效减少了这类模糊地带的争议空间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该政策与越南工贸部《电子商务法》修订案形成联动。法律专家指出,修订案第24条明确要求"平台经营者建立可量化的商品状态评估体系",Shopee此举既是对监管要求的响应,也领先于Lazada等竞争对手的制度建设。

三、卖家端的应对策略

河内某3C数码卖家透露,新规实施后已在产品页面增加多语言警示标签,提示消费者"退货需保持出厂系统设置"。部分服饰卖家则开始随货附赠一次性试衣膜,这种成本约0.2美元/件的防护措施,既能满足消费者试穿需求,又可规避退货风险。

但中小卖家面临显著压力。胡志明市跨境电商协会调研显示,约62%的会员单位需要升级仓储管理系统,以增加出厂设置检测环节。为此,Shopee越南站配套推出了"卖家无忧计划",包括免费提供系统重置工具、开展商品包装培训等支持措施。

四、消费者行为的变化趋势

越南年轻消费群体正快速适应新规。数据显示,政策宣导期后,Z世代消费者的开箱视频录制率提升47%,这种自发的取证行为客观上降低了纠纷概率。平台也相应优化了退货流程,新增"状态预审"环节,消费者上传商品现状视频后,AI系统可在30秒内生成初步评估报告。

不过仍有痛点待解。家住岘港的裴氏娥女士反映,某些特殊材质服装(如真丝)极易留下触摸痕迹,现有标准可能造成"过度保护卖家利益"的观感。对此Shopee回应称,已组建由200名资深买家构成的顾问团,将持续优化商品类目细分标准。

五、行业影响的多维延伸

物流服务商率先嗅到商机。Giao Hang Nhanh等本土物流企业推出"专业复检服务",在转运环节提供第三方状态认证,收费约为订单金额的1.5%。支付领域同样迎来创新,MoMo电子钱包试点"争议保证金"制度,在纠纷处理期间冻结相应款项,避免资金长期悬置。

从宏观视角看,这项调整标志着越南电商市场进入精细化运营阶段。马来西亚数字经济协会分析师指出,随着RCEP区域内贸易标准趋同,此类可量化的售后标准或将向泰国、菲律宾等国输出,最终形成东南亚统一的电商售后基准体系。

六、未来演进的可能路径

从业内流出的平台路线图显示,Shopee越南站计划在2026年前实现三项突破:1. 运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商品全生命周期溯源系统;2. 与越南标准质量局合作制定跨境商品完好度分级标准;3. 引入国际通行的"合理损耗率"概念,针对不同商品类别设置差异化的容错阈值。

消费者权益组织建议,下一步应建立跨平台的黑名单共享机制,对恶意退货行为形成威慑。而卖家群体则更关注标准执行的透明度,呼吁平台公开AI判定的具体算法参数。这种多元诉求的博弈,将持续塑造越南电商生态的进化方向。